2025年4月25日上午,中山大学洪炜教授应邀到我校作题为“汉语二语伴随性词汇习得:文本语言难度的调控方式与效应”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聚焦二语习得领域前沿课题,通过实验研究法揭示了语境文本难度调控对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关键作用,吸引了近百名师生到场聆听。

洪炜教授系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汉语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二语习得与汉语教学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基金项目,出版多部专著与教材,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等语言学重要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讲座伊始,他通过生动的课堂实例指出:伴随性词汇习得是二语学习者扩大词汇量的重要途径,而目标词所在文本的语言难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如何科学调控语境难度,让词汇知识像种子一样自然‘伴随生长’,是教师需要破解的命题。”

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洪炜教授团队设计了两项对照实验。第一项实验通过改写文本复杂度(如替换低频词、拆分长句)实现文本“语境简化”,第二项实验则运用添加强弱语境、嵌入词义注释等手段进行文本“语境详述”,实验中目标词使用生僻词代替。研究以中高级汉语学习者为对象,采用词形选择、词形快速判断、语义启动和词义选择四种测试模式获得学生习得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两类调控策略均显著提升词汇习得效率,但作用路径呈现差异化特征。具体而言,简化语境更利于学习者快速捕捉词形特征,而显性详述策略则通过多维度语义网络强化词义记忆。洪炜教授结合教学实践特别强调:“各种调整变量在教学设计中需‘对症下药’——若教学目标为词汇广度积累,简化文本可提高输入效率;若需深化词汇理解,显性详述策略更具优势。”
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就“调控程度的量化标准”“教学实验研究方法”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洪炜教授结合汉语独特性指出:“相对中文具有其独特性习得尤其依赖语境支撑,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分级调控模型,为教材编写和智慧教学提供技术支持。”本次讲座系统呈现了二语习得研究的科学范式与教学转化路径,为国际中文教育创新注入了新思路。国际学院副院长李步军在总结中表示:“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中寻找选题。洪炜教授的成果彰显了‘问题驱动、数据说话’的研究精神,期待未来加强两校合作,共同推进汉语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与会师生纷纷表示,该项研究为课堂词汇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策略路径,对提升中文国际传播效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